2007年1月9日

電子產品 夠用就好

我開始使用筆記型電腦的時間算是很早了,我家在1993年替我買的第一台電腦,就是宏碁生產的筆記型電腦;在我1999年上大學那年,幾乎所有同學都帶著笨重的桌機住進宿舍,我卻帶著一台新買的筆記型電腦去學校,之後許多上台報告的場合,同學們都得先在老師準備好的電腦上設定好要用的環境,我們這組只要把我的電腦接上投影機就好了,在實際的大學生活中,常常可以感受到像這樣的方便性。

當初陪著我上大學的那台電腦,已經於兩年前正式退役了,而現在我所用的電腦,只有家裡跟公司各一台桌上型電腦,同學們每個人都有一台筆記型電腦陪著他們上山下海,下班時間或是假日時出去玩,還可以帶著筆記型電腦利用無線網路隨時上網,在這個筆記型電腦似乎已經成了個人標準的隨身配備的年代,尤其對一個資訊從業人員而言,我反而沒有隨著這個潮流去買台筆記型電腦來用。

大學時代,因為課業上的需求,以及方便性的考量,所以我選擇了筆記型電腦,開始工作後,在公司有公司配的電腦可以用,在家裡有一台等級還不錯的桌機可以用,仔細評估後,我實在沒有帶著一台電腦到處跑的需要,於是我並不考慮買台筆記型電腦。

於是我自己使用的桌上型電腦五六年才換一台,手機平均兩年換一支,而且都要等到頻頻當機才換,我沒有mp3隨身聽,只有高中時買的CD隨身聽,跟當兵時為了在部隊裡聽日文買的MD,隨身碟是四年前為了部隊業務需要自己買的128MB純隨身碟,我的PDA是為了取代手寫記事本而買的二手貨,車上放了一本地圖但暫時沒有裝GPS導航系統的打算,使用了四年的數位相機因為功能不足我的使用需求,前一陣子才換了一台新的。

我無意吹噓在這個資訊化的年代,我所擁用的電子產品有多麼少多麼舊,以生活得像個原始人來自豪,事實上我所擁有的電子產品還不少,甚至因為個人的品牌情節,高價品還佔了不小的比例,但我清楚知道我需要什麼功能的產品,對我來說電子產品沒有什麼趕流行的意義,我只要求夠用就好。

我在挑選相機時,選了一台高等級的消費機,因為以我的需求,調整各項參數的自由度越高越好,這台相機的快門、光圈、焦距等都可以手動調整,因此很符合我的需求;而近來很火熱的數位單眼被我排除在候選名單外的原因,是因為我對攝影技術並沒有多大的興趣,也沒有多餘的心力去研究比較各個鏡頭的規格及效果,或許我再貼個幾千元就能有一台入門級的數位單眼,但我知道我的需求僅此而已,所以從未考慮,買下這台相機的預算,如果說出來,應該會讓人有奢侈的感覺。

我並不是節儉的人,而是一直以來都信奉著「錢賺來就是要花」的享樂信徒。

資訊技術的進步,電子產品的推陳出新,加上商人利用廣告語言一而再再而三的洗腦,電子產品的「象徵性」、「流行性」已經慢慢超過它們本身的功能性了,我很愛看雜誌,每每看到雜誌上的新產品廣告,我是那種會盯著圖片一直大呼「好像要」的那種人,常常逛購物網站時,看到不錯的新東西時,也一定會把網址傳給朋友,然後一直叫著「看這個東西多棒呀」。但是想要並不一定要掏錢買下來,有時候這些廣告上的產品會被列到我的購物清單上,而購物清單只是記在我的腦子裡,如果是真的有需要的東西,每次有需要用到時就會想起來,過了幾個月之後,那些只是用來滿足個人購買慾及擁有慾的東西,就會自然被遺忘了。

所以即使從事的是資訊工作,每天都在吸收無數新科技新產品的資訊,但我並沒有變成一個「3C達人」,通常身上帶的東西只有PDA跟手機是要吃電的,平常騎車上班不需要也不能聽隨身聽,假日開車出門都利用車上的音響聽聽CD或廣播,在等候看病或是等人這類的空檔,我會翻翻身上帶的小說或是店內提供的雜誌,所以不需要一台PSP或GBA這樣的遊戲機來陪我,我沒有需要24小時處在有網路環境下的資訊焦慮症,如果人在外面確急需要上網找資料,我會請友人幫忙或乾脆找網咖,所以我不需要帶著筆記型電腦到處跑。

我並不是想要提倡儉約生活,或是想藉這篇文章來暗諷那些全身上下掛滿科技產品的人奢侈,只想說說我個人的價值觀罷了,在決定買下或使用一樣電子產品之前,有沒有評估它存在的必要性,真的有需要才買下他。功能再強大再炫,如果買了沒有用,也不過是個昂貴的高科技垃圾罷了。

電子產品,夠用就好。

不過在電子產品之外,我總是愛買一些不常用到的電動或手動工具,家裡有成堆用不完的電子零件跟木工材料,似乎也是種浪費。

最近有興趣的產品,一個是NDS,這個平台上出了太多我想玩的遊戲了,是該考慮買進一台來玩的時候了;另一台是日本SONY開發的電子書平台,現在只有在日本發表,還不能支援中文顯示,而且價格非常嚇人,只是省電以及類似紙張印刷的閱讀質感,對我這種有發呆的時間就會想要翻翻書,又受不了在散發奇怪光線的電子發光體上長時間閱讀的人,是個充滿吸引了的新產品。

0 意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