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3月18日

ASOS初體驗

這是個血腥殘忍的故事,它教我們:「交友要謹慎,以防被推坑。」

上個禮拜,朋友丟給我ASOS的網站,說這個網站全球免運費,要我研究一下要怎麼買,我現在覺得這根本就只是藉口,他只是想看我亂花錢吧!!

總之,我也沒有辜負他的期望,抱著試試看這個全球免運費到底好不好用的實驗精神,就隨便挑了幾樣東西。(要不是最近錢包薄)

總之,過了一個禮拜,真的是一個禮拜哦,不多不少剛好七天,東西送到了。

好久沒收到國外寄來的東西呀,上一次應該是在八九年前吧。

裡面就隨便挑的三樣東西,鞋、圍巾、手套,都是ASOS的自有品牌,總共£37。

剛好我有一雙皮鞋壞了一年多,就買雙來補吧,這雙£17,不算貴,不過是假漆皮,不知道能撐多久,是還好皮鞋沒常穿。

這雙是尖頭鞋,看起來是還好,但是穿上去才發現實在是尖到不像話,不過搭西裝褲的話應該是還好;本來是想買UK7號的,因為我馬丁鞋是穿這個尺寸,可惜UK7沒貨了,所以買了UK8,穿起來尺寸是剛剛好啦。

底是橡膠底,不知道會不會滑,改天穿去爬山試試看好了。

黑色麂皮手套,因為想要一雙不是騎車用的手套而購入,摸起來像真皮,試戴了一下,手指短的宿命就是所有的男用手套對我而言都太大,更何況這還是阿豆仔尺寸,不過應該是超級保暖的,才剛戴上沒幾秒就覺得好熱,一雙£10,算是超值吧。

然後不知道為了什麼而買的圍巾,我圍巾好多啊,但還是買下了,雖然人矮還故意買長圍巾呀,毛摸起來還好,織得還滿密的,不過最近應該沒有超強寒流可以來試試了吧,£10應該也不算貴。

以上是簡短開箱文,只是我想最近還是少開這個網頁比較好。

PS.那個灰色大包裝袋貓超愛,剛剛鑽進去就躲了半小時不出來,真是好工具呀。


read more...

2011年3月14日

K&R Fuzz Maker

一直以來我都想要有一顆Fuzz,也收集了不少Fuzz電路圖,好像也試做過一兩個,但是聲音都不是我想要的那種,市面上大部分的Fuzz也都不合我口味。

有一次在效果器網站上亂逛的時候,被我發現到這顆K&R Fuzz Maker,網站上有附試聽檔,音色完全吻合我想要的Fuzz,馬上就聯絡在日本的朋友幫我買了一顆。

收到的是一個小小的牛皮紙信封包裝,裡面是用緩衝材包起來的盒子。

拆開包裝,是一個挖好洞的機殼,這是一個效果器套件而不是成品,當然要自己動手來才符合我的風格嘛。

套件的所有材料都包在機殼裡面了。

把收到的東西拿出來排好,有一包零件包,還有一堆裝機零件。

拍完照以後,把所有零件裝回機殼,用本來的包裝包好,收再書架上,就這樣過了一年半…

上個月的某一天,我突然心血來潮,決定把這顆效果器拿出來組裝。

於是馬上打開電工工具箱,把零件拿出來排好,準備開始動工。

電容不多,而且很好認,倒是那一大堆的電阻,看來要判斷阻值可累人了。

幸好說明書上的零件表,很貼心地把色碼都標上了,這樣做起來快多了。

果然三兩下就完成了,買套件真是輕鬆自在啊,想起自己洗電路版的過去…

很久沒拿烙鐵,技術也沒生疏太多,每個焊點都可以在兩秒內完成,而且印刷電路版真的很好焊。

再來用附件裡附的裸銅線,把三顆VR的接腳延長。

稍微折彎,以方便調整高度後,焊上電路板。

然後依照說明書的指示,先把機內配線弄好,因為說明書上都有把接腳跟線的顏色標得很清楚了,所以不用動大腦也可以輕鬆完成。

再來把配線連上電路板。

把VR調整成適當的高度,鎖上機殼,就可以一併把電路板固定好。

套件裡還另外附了一片塑膠片。

是用來貼在機殼的蓋子上的,以防止電路板底部不小心碰到而短路。

製作過程到這裡已全部完成。

貼上附贈的貼紙(有兩個貼錯地方被旋鈕擋住了),馬上就上電測試啦,不過我的吉他彈得爛爛的,就不錄音了,想聽音色的就自行到前面的網站連結裡去聽吧。


read more...

2011年1月19日

系統路歹行

近來被手上的案子搞得團團轉,讓我也心生許多感慨,想要趁空檔整理一下這些日子以來的心得,只是這個空檔一等就是大半年呀…

我們現在所稱的系統,多指在電腦上運行的系統,其實只要有人、有資料、有流程,就足以稱為一個系統,這個在大學的中階課程「系統分析」中就有明白的訓示,那堆曾經折磨眾多資訊科系學生到三更半夜的圖表,不都是在描述人、資料、流程這三件事的關係嗎?

現在俗稱的「導系統」,嚴格說起來,不過就是把現有的工作改到電腦(或者再加上網路)上作業,或是把本來就在電腦上的作業(通常只是Word或Excel等泛用工具),變得更簡單更聰明更自動。

對於這樣的需求,我們先以「電腦化」來稱呼吧。

在電動化之前,使用者(或稱客戶)應該要先把自己的需求定義清楚,當然需求有千千百百款,我暫且簡單分成三類吧:

一、沒有什麼複雜的工作流程或作業習慣的問題,只是想要找個軟體來使用,讓電腦幫忙輸出漂漂亮亮的報表,讓長官看了心情好-請找坊間通用套裝軟體。

二、對現有的工作流程很滿意也不想更動,只是想要把工作移到電腦上,讓電腦幫忙輸出漂漂亮亮的報表,讓長官看了心情好-請找程式設計師(可找學生比較便宜)。

三、現有流程的問題太多,需要徹底分析檢討並且能接受任何作業習慣改變的衝擊,以期達到作業自動化及增進工作效率的目標-請找SI公司。

因為自己一直以SI工作者自居(雖然只是被當作程式工看待),所以交到我手上的案子,都會從根本去分析需求、資料、流程之類的,但是每當提出一個看似很偉大的架構時,往往就會被打槍了,因為大部分需求其實是屬於第二類的。

他們習慣於現有的流程及工具,不想做任何改變,電腦化只是上級的要求,所以他們希望有一套完全以他們現在的作業流程來打造的電腦軟體,最好連報表都跟他們自己用EXCEL做的長得一模一樣。

恕我直說,如果只是要達到這樣的目標,去找個會寫程式的學生來寫寫就好了,而且如果本來的流程完美到無法挑剔,那麼這樣做沒什麼不好。

其實所謂的「導系統」,最重要的部分應該是「解決問題」,去找出現行作業上的問題,可能是前人偷懶而生的積習,或是為因應工具及環境限制,而衍生出的作業方式;然後設計新的流程來解決這個問題,也可以應用新的工具及方法(像是電腦與網路)。

因為電腦化可以解決太多往日的舊問題,所以很多人會把「導系統」跟「電腦化」畫上等號也是有原因的吧

舉個最簡單的例子,做簡單的收入支出帳時,用筆寫在紙本帳冊上,難免會字跡遼草、辨識不易、保存困難、調閱不易,數字的加加減減也容易算錯,改成用Lotus 123來製作帳本,一次解決以上各種問題,雖然也產生了新問題-要去哪裡找可以開啟這些檔案的環境。

系統分析課教我們的第一步就是要列出問題啊,那些煩死人的分析工具是後面的事,如果真的沒有問題,那延用就好了,不要硬是為了導系統而導,浪費錢又煩死人,更何況電腦化真的沒有比較好(心虛)。

只是遺憾的是,許多公司機關團體,想要導系統,是因為上面長官的指示,或是公司政策,但是很多時候上面的決定只是為了趕流行,什麼流程改善或是增進績效之類的似乎不在他們的考量,承辦人也多是接命令做事,對於系統要達到什麼目標也不太清楚。

於是常會聽到這樣的需求:「這裡可不可以改成這樣做(比照過去做法)」「你這樣設計我們根本就沒辦法用啊」之類的。

我在這個業界的經歷算很嫩很嫩,尤其承接的系統幾乎是在完全沒慨念的基礎下從頭學起的,當然不敢拍胸脯保證說我做的系統有多完美,所以一定有可以改進的地方。

只是,在接到一個需求時,我還是會先分析這樣做到底對不對,有時候只為了符合現在的作業習慣,不想做改變,就硬要用明顯有問題的作業流程,這可是會讓寫系統的人生氣的啊!(好啦,只有我會生氣)

就我自己而言,我的盲點在於沒有實際的操作經驗,而使用者的盲點在於,流於習慣而忽視了存在的問題,所以導系統為什麼要兩邊人馬出面橋個半天,就是這個原因啦。

不過相較於客戶不想改變的習慣,SI這一端的也不見得有多好啦,可能是因為看到太多客戶一句話,工程師就埋頭猛改,都忘了先分析這個變更合不合理了,常常改完這個問題又會冒出另一個問題,永遠都在需求變更的地獄裡痛苦輪迴呀!

至於這個輪迴的起點,有一種是因為「客戶永遠是對的」這樣的信仰,還有另一種常見的是「客戶趕著要這個功能」,在這個輪迴中或許有些有著祟高理想的人,會堅持要先完整分析需求再來動手做的王道,只是個人的堅持往往敵不過老闆的堅持…(很高興現在的公司讓我有很多堅持的空間,所以這一段不是在講我們公司啦)

而不管導入什麼系統,人都佔了很重要的因素,只要是由人來操作,操作的人就必需接受相當程度的訓練。在視窗環境剛興起的那幾年,看過一部戲劇,一個不懂電腦的媽媽熱心地幫忙整理電腦桌面,把看起來很醜的圖示都丟到垃圾筒裡…

有時候我會聽到這樣的意見:「你這樣設計我們的使用者一定會做錯。」這時候我都很想回嘴說:「做錯關我什麼事啊。」好佳在我都只是想想,沒有真的回話,否則現在也不可能安然地坐著這裡打文章了。

一個電腦系統,在面對使用者有可能出錯的狀況,可以設計各式各樣的防呆,像是在要填入數字的欄位不允許打入非數字的字元,但是再怎麼防也沒辦法百分之百防止出錯,本來應該填入100,000你硬要給我打入10,000,少打一個0我是能拿你怎麼辦,電腦沒有聰明到可以發現這種錯誤啊,一直拿一定會有人做錯的理由要我更改設計,這簡直是強人所難啊。

就系統面可以做到的,或許就是增加一些在資料出錯時,可以用來補救的措施,並且紀錄出錯的原因,更可以做些簡單的統計,看看哪個人的錯誤率異常地高,但根本上來說,應該要從嚴格的人員訓練做起,一天到晚出錯的人考慮懲處或調離現職,如果是因為制度或流程設計不良,而造成錯誤率居高不下,就應該檢討並修改現行的作法。總之這類的問題,應該是從管理面來改進,要求系統來處理這個問題,實在是捨本逐末。

以上是這幾個月的小小心得,或許對於在這個領域中努力十幾年的前輩而言,根本就是常遇到的小狀況,但每次碰到這些問題,都讓我有滿腹的情緒沒地方發洩,又不能在會議上跟客戶對嗆(雖然真的曾經失控過),只好到自己的小天地來抒發一下,只求上帝保佑我的客戶們不要無聊閒逛看到這篇,就算看到了也不要對號入座放在心上了。


read more...

2010年11月27日

COMME CA你真的很過份!!!!

COMME CA是我滿愛的一個日本品牌,雖然台灣的訂價很貴,在日本逛過回到台灣真的會有點買不下手,但遇到真正喜歡的衣服,還是會咬著牙刷下去。

這件乍看只是普通的高領T,但是它領子的部分是沒有把兩層車在一起的︳所以可以把領子垂下來整成特別的造型。

這一件看起來像是女裝,它也的確是女裝,它是有男裝版的,跟女裝版的差別是版型比較窄、扣子方向不同、顏色不一樣,還有女裝版便宜了一千多,我本來是試穿男裝的,但這件剛好穿得下,又比較便宜,就買了下去。

但是這篇文章並不是要來介紹衣服的,而是想要來踢爆兼抱怨一件事。

這兩件是今年一月的時候,在京站的COMME CA ISM買的,而在十一月初,我到新開的阪急去開眼界時,看到樓上也有一家COMME CA ISM,便走進去晃晃,因為全店新品,所以沒有什麼特別的折扣,我在翻看看有沒有什麼特別的單品時,看到我的這件外套(男裝版),再來是在店內的展示櫃上,看見疊得好好的高領T,我特地把這兩件衣服拿起來觀察,還看了標價,確定是一樣的東西,而且標價也一樣。

我在阪急其他地方逛的時候,一直掛記著這件事,心想我會不會誤會了,於是在離開阪急前,特地回到這一櫃,以向店員詢問折扣的事為藉口,想確定是不是全店新品,從店員口中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:「都是新品。」

所以我就確定了,代理商你想要把國外的過季商品進來當季新品賣,反正我們沒發現就算了,但是今年初賣不完的冬裝,到了年底還拿出來賣,而且是當新品而不是過季品,這會不會太過份了!!!!

我是很喜歡COMME CA的設計,雖然貴了點但是總比去日本買方便,但是代理商這樣子玩,我怎麼敢再買呢?誰知道我用原價或是八折價買下去的衣服,是不是一年前在東京就已經下三折的商品?

我想我暫時不會光顧了,也請在台灣的COMME CA愛好者,買衣服前多做點功課,如果有人要找記者來抄也歡迎,只是這件事發生三個禮拜了,不知道那些過季商品是不是順利賣完了。


read more...

2010年11月8日

對立好好玩

我還滿不愛在Blog裡講政治的,一來我是政治冷感人,冷感不代表不關心或沒看法,只是不想參與任何跟政治扯上邊的活動或話題,二來這個Blog的文章都十分清新脫俗,政治文太過格格不入了。

但是最近累積了歸腹火,加上偶爾轉到新聞台(現在看新聞的頻率大概是一週1~2小時了吧),都是一堆亂七八糟的新聞,剛好此時此刻(星期一下午五點)我坐在辦公室想東西想到頭腦快燒掉,乾脆休息一下發洩發洩好了。

讓我們回到今年九月凡那比颱風侵台,在高雄造成大水的那段期間,陳菊市長睡了三個小時被修理得很慘,看到這則新聞讓我很想砸電視,現在是要一報還一報嗎?去年88風災幾個官員去剪頭髮、陪爸爸吃飯,就被罵翻天,現在是國民黨抓到機會要把這筆債還回去嗎?

不管是剪頭髮、陪爸爸吃飯、還是小睡三小時,平心而論,會因為這個官員這幾個小時緊盯著颱風看,颱風就會被他們的官威震懾,雨就下得小一點而讓這些災情不發生嗎?這樣講或許太冷血,但是我真的不覺得這樣的行為應該被檢討或被罵。

如果說是這些受災戶們,滿腹的怨氣和苦楚無處發洩,與其去罵遙不可及的老天,不如找個有血有肉的目標來發洩,那我很能諒解,但是那些在背後搧動的媒體跟政治人物呢?你們瞎攪和個什麼勁。我知道年底要選舉了,有個好機會可以增加曝光率當然不會放過,反正陳菊選情這麼穩借消費一下也不會死是吧,問題是消費的副作用,就是小小的台灣對立越來越嚴重了,那是很大的社會成本啊。

這次的選舉讓我看得很心碎,大家都狂打政績牌,但是媒體最愛的是「負面政績」,不去看這個人做了多少好事,或是他有多少願景,一直把焦點集中在施政錯誤上,候選人好像也很樂意配合媒體演這部大戲,用敵人的政蹟來打對手打得不遺餘力,讓人看得真的很厭煩。

所以媒體是亂源嗎?我不知道,我只知道今年凡那比颱風來的時候,我父母被困在金門機場,親眼看見記者準備了一套台詞,聳恿民眾去跟航空公司櫃檯吵架,然後他們準備了攝影機在旁邊拍。

今天的一則新聞「網路揪團購物 主購人需繳稅」,大意是說團購的主購收手續費可能會獲利,這部分要扣稅,當然新聞一出網友罵翻天(記者爽翻天?),但是在開罵政府搶錢之前,有沒有人想過這個新聞怎麼來的,是國稅局官員自己發現有人會用團購來賺手續費,所以自己找記者來發了這篇稿,還是記者一時興起跑去問國稅局官員這種狀況要不要扣稅(如果你是官員你要怎麼回答?),然後就被記者寫成一篇稿了。

過兩天國稅局出來澄清他們沒有要扣這個稅,大家再來罵翻天,記者只要拍拍PTT的畫面,又是一篇新聞,真是太歡樂了。

於是我們就每天被這樣的媒體跟政客操弄來操弄去,一堆似是而非的言論,夾在份量爆炸的資訊中,接收的人無暇思考就全盤接受,然後操作資訊的人越爬越高,犠牲的是整個社會的祥和,你沒發現我們的對立已經越來越嚴重了嗎?


read more...

2010年8月12日

鑰匙掛勾+信箱

媽媽念著想要一個鑰匙掛勾很久了。

表哥是從事房仲業的,所以在他辦公室的牆面上有一塊釘滿掛勾的大木板,用來掛每間物件的鑰匙,媽媽常常去找表哥,看到那堆勾子,就叫我做一個小的給他,不過我也拖了有一年了吧。

當然也是有去看過外面賣的現成鑰匙盒,但就是不怎麼滿意,不是太大就是太小,結果還是自己做啦。

既然都要動工了,就順便解決另一個問題吧,家裡的廣告單跟帳單平常都是亂丟,因為信幾乎都是我收的,只要不是我的信我都丟在客廳,然後有整理的時候再全部丟在一堆,所以常常造成找不到帳單或賣場型錄的狀況,我就想順便做個小信箱,信收回來就往裡面丟,要繳的帳單也可以先暫時收在裡面。

然後從決定好尺寸,列出材料到實際備完料,大概又過了半年吧…

東西都準備好就要開始動工了(其實又拖了兩個月),第一步是把要在木板上鑽的洞都先鑽好。

先把鉸鍊上用來固定門片的的五金鎖在壓克力板上。

再來裝上鉸練,在木板上對一下要裝的位置,做上記號。

再來挖洞、鎖上鉸鍊,確定位置。

再來量好磁鐵門擋鐵片的開洞位置,一個鎖螺絲的洞是要鑽穿的,另外要挖兩個淺的洞,用來固定鐵片的角度。

鐵片的另一端鎖上門把。

鐵片就牢固地固定在門片上了。

然後在鐵片的相對位置,鎖上磁鐵門擋。

接下來在底板上鑽等距的洞,是要用來鎖掛勾的,所以不用鑽穿。

再來拿一支掛勾,每個洞都去攻螺紋,這好像滿多此一舉的。

再來要開始固定板子了,這次完全都用白膠黏,完全不用釘子或螺絲來固定。

再來跟底板接合,用重物壓個一整天。

當然接合前還是要把角度固定好,角度歪掉就不好搞了。

木板都固定好之後,先鎖上門片。

確定一下開合功能正常就可以拆下來了。

再來簡單上漆打磨,這時候應該要再上一層面漆然後拋光的,但是我比較懶,而且這個色澤還滿好看的啊(逃避中)。

把門片跟掛勾都裝上。

這樣子就完成了啊!

不過還是有一些可以檢討改進的地方,那個鉸鍊五金是無意間在B&Q找到的,算是其他的料都備好後才臨時決定用上,本來是打算用普通的鐵片鉸練,但是這種鉸鍊需要留比較大的緩衝空間,所以造成上面高了一塊,而且門片沒辦法完全跟三邊的木板密合,門下的縫可能會有紙滑出來。

而且這個鉸鍊在關門時是會卡住的,那個磁鐵門擋根本是多餘的呀,但是買都買了,所以我還是把它裝上去了。

下次一定會做得更好。(有下次嗎?)


read more...

2010年7月23日

2010/7/27

7月27日是好日子,農民曆上寫的,幾乎什麼事都可以做了。

那天我要搬家,累了大半年,總算要告一個段落了,然後要開始過我的負債人生了…

我想負債人生的第一天,就從早睡早起開始吧,我大概有一個月沒有足夠的睡眠了,黑眼圈越來越重,精神越來越差,最近午休起來都要花半個小時清醒。

搬家真是件很煩人的事情,加上每天睡不飽,火氣本來就很大了,又有一堆事情要準備,最近工作又特別多,上班也沒辦法放空休養一下下,整個人就處於一個超級緊張的狀態,隨便都可以生氣爆炸,每天的狀態就是煩躁跟焦慮,好佳在一切忙碌都快要結束了。

同樣在7月27日,我的好buddy也要訂婚了,看到他終於脫離苦戀,找到一個超棒的男友,而且兩個人契合到可以跳過熱戀期直接過老夫老妻的生活,而且終於要訂下來了(雖然只是訂婚不是結婚),真替他感到十分高興。

訂婚也是一件煩人的事,尤其習俗上訂婚是女方要負責,所以大大小小的事情他就得張羅,雖然沒有要公開宴客,但是該跑的程序還是不能怠墮馬虎,該準備的東西也都要準備好,加上要成為準人妻了,身分跟心境就要經歷很大的轉變(雖然生活是沒有改變),所以最近他也是是煩躁跟焦慮。

我有聽說過產前憂鬱跟婚前憂鬱,想不到訂婚前也會有啊。

雖然兩個人快樂地在一起,其實不需要什麼儀式、習俗、法律或身分上的約定,但是如果能讓兩方的家人更安心,兩人的關係更緊密,辛苦一點去多做這些事,總是會有價值的。

所以嚴小姐,準黃太太,你要用力撐過這最後幾天呀,為了未來一輩子的幸福快樂,一切辛苦都會值得的。


read more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