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接到了一個需求,是要把一個我本來就已經提供的功能,升級為可批次處理。
批次處理這個很好懂啊,就一次輸入一堆資料,然後對每一筆資料做一模一樣的事情,完全就是程式設計的基本功啊(??)。
接到這個需求,當然要先想一下怎麼做再來動手,我準備在畫面上放一個挑選資料的區塊,分割成左右兩邊,左邊是可以挑選的,右邊是已經挑選的,這個介面很常見並不算複雜,然後加上一個輸入變更原因的文字方塊;不過在我把整個程式的架構設計得差不多的時候,客戶突然問我,可不可以讓每個項目有不同的變更原因。
當然礙於我得對我的工作內容保密,所以整個程式的內容不能講得太明白,這樣子可能不太好懂,所以用以下這個我虛擬的程式來說明吧。
某校的教務系統裡提供一個程式,可以讓老師「批次當人」,程式畫面大概像下面這張圖一樣。
操作的方法是先查詢系級的學生名單,名單會出現在左下的區塊,然後把要當掉的人選出來當掉,被當掉的人名字就會移到右下的區塊,最後選擇當人原因後儲存。
但是有老師反應如果他手上四種原因當掉的學生都有,那他就要操作四次,這樣很麻煩,所以在這些老師的建議下,程式改成下面這個樣子。
操作方法是查詢後,選擇要當的學生跟當掉的原因,然後按下當掉,學生的名字跟原因就會出現在右邊的區塊,把所有的學生跟當掉原因都選好後,再儲存結果。
第二種方法給人比較快速簡單省事的錯覺,但是其實按鍵的次數並不會比較少,其實以哪一種方法來操作意思都差不多,而且介面也不會差到哪裡去。
但是如果我們給每次批次加上一個批號,意思就大不相同了,讓我們用表單來說明。
第一種方法,是每一批次都是同樣原因,這裡批次被定義為相同原因被當掉的學生要放在同一批。
第二種方法,這裡的批次就只是同一次當人作業下犠牲的學生為同一批。
用另外一個例子在說明,今天有一批新兵結訓要下部隊,有專車要載這些人去部隊,新兵雖然都從同一個營區出發,但會分發到不同的地方去,這時候專車的開法有兩種,第一是每台專車都只載前往同一個目的地的新兵,第二是每台專車沿途停靠各目的地陸續放人下車,當然兩種方法各有好壞,只能視當時的狀況來決定要用何種方法。
至於我碰到的這個狀況,我覺得批次這東西多少是有意義的,如果把不同原因的東西放在同一批不會很奇怪嗎?但是客戶認定的批次就只是把本來要分好幾次完成的作業一次完成,只是一個省事的方便做法。因為認知的不同,這個要求在我眼中看起來就像是在表單上自行擴充欄位一樣亂來。
所以我說,讓我們先來定義批次這件事吧,我認為批次是這樣,你覺得批次是那樣,兩種我都能幫你們做,那種方法比較好,我想請你們自己評估之後再告訴我吧。
結果因為要實現第二種方法,需要比較長的開發時間(當然成本也會高一些),所以決定採用我的原設計(也是客戶需求最原始的模樣),當然節省營運成本也是一種專業,不過我的資訊專業還是為了此事躲到角落去哭了。
0 意見:
張貼留言